中新网西安11月30日电(张建龙 石芙蓉)从陕西神木出发,在进入孙家岔镇的路上,不断看到这座因煤炭而兴的陕北重镇,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富民产业上努力探索创新产生的变化。
图为孙家岔镇上的农田。张建龙 摄
孙家岔镇位于神木市北部,距离市区31公里,这里交通路网发达,有铁路、公路煤炭运输专线,神朔铁路、杨陈公路纵贯南北,红柠铁路、店红公路横跨东西。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非煤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近年来,随着神木市委、市政府提出“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的战略部署,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通过走访辖区企业,征集村民意见,创新走出一条村企合作结对实现高科技智慧农田的新路子。
其中,孙家岔镇柠条塔村与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是村企合作结对的典型范例。
一直以来,柠条塔村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土地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为了让村民有长久发展的致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受益,该村的村企结对重点项目为在考考乌素河旁建设高标准智慧农田。
据悉,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流转沿线4个村组2000余亩土地,由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建设智慧农业基地,预计建成智能温室1座,日光温室15座及大田1900亩。
当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通过村企结对完成土地流转,先行平整土地850亩,其余项目预计在明年底全部建成。同时,附近村民不仅有一笔土地流转收入,也可以在智慧农业基地就业实现增收。
根据初步协议,智慧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将主要供给合作的企业,确保开始阶段的销路,再逐步创建孙家岔镇的品牌,向市场推广。在村企合作中,村子成为企业的后勤基地,企业采购的农产品质量也有保障,最终实现双赢。
近年来,孙家岔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煤炭产业为核心支撑、非煤产业为战略接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中,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引领、民众参与的良好互动,建立起一批可持久发展的示范性产业。
据统计,202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0元,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十强镇第五。下一步,孙家岔镇将继续依照神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全力以赴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实施,为村民宜居、增收保驾护航,不断探索适合镇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完)
中新网万荣11月30日电 题:中老合作生动缩影:纸币上的水泥厂将“变身”国家级旅游区
作者 陈静 潘国华
从位于中老边境的老挝磨丁高铁站出发,乘中老铁路向南约2小时,就能抵达老挝旅游胜地万荣。在南松河畔的连绵群山里,一座庞大、沉静的水泥厂掩映其中。几公里外,游客乘坐的热气球、滑翔伞平稳飘浮在半空,远远眺望着青山绿水中这座见证中老友谊的历史性建筑。
图为老挝万荣水泥厂。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中国与老挝比邻而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作为传统农业国家,老挝工业基础薄弱,两国交往初期,中国援助老挝建设了公路、桥梁、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1992年,由中国援建的老挝首家水泥厂——万荣水泥厂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后,改变了老挝水泥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因其意义重大,水泥厂全貌被印在老挝当时最大面值的5000基普纸币上,成为记载在纸币上的“中国建造”。
近30年来,万荣水泥一厂、二厂(上市后为老挝水泥公众公司)相继建设,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为老挝培养了首批水泥行业人才,其生产的“金牛”牌水泥被广泛使用在老挝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
其间,中老合作也全面升级,确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已成为老挝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合作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老铁路通车,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图为万荣水泥厂航拍图。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老挝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挝文旅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康本·赛老翁介绍,随着老挝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泥厂越来越多,产能过剩,万荣水泥厂出现亏损。2020年,老挝水泥公众公司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项目。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后,各国游客不断涌入,老挝旅游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交通、基建、餐饮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人到老挝投资兴业。
在此背景下,将高耗能重资产的水泥厂转型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正当其时。2023年10月30日,老挝水泥公众公司正式更名为老挝文旅集团,云南千涵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4.56%,计划在万荣打造老挝首个国家级旅游经济产业示范区——老中文化产业园,成为中老铁路老挝一侧唯一的文旅综合项目。
站在水泥厂内,轰鸣的机器已不再作响,虫鸣鸟叫清脆悦耳。依托180公顷可规划旅游商业用地,万荣水泥厂将被改造为老挝工业遗址博物馆,周边区域将建设酒店、美食街等配套设施。同时,打造澜沧古城、大型舞台表演剧目,建设集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此外,依托万荣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设老挝国家植物园,开办涵盖导游、酒店管理、短视频摄制等专业的老挝文化旅游学院,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
图为老中文化产业园规划图。老挝文旅集团 供图
老中文化产业园建设体现的文旅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中老两国深入合作的题中之义。202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在北京签署,明确指出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围绕中老铁路开发优质旅游线路和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老挝投资,把他们的发展理念、模式、经验带到这里,我们也在合作中共享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康本·赛老翁用流利的普通话说,目前汉语已成为老挝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老百姓普遍认为,学会汉语将有更多发展机遇,在老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谋求更好未来。
按照计划,老中文化产业园预计5年建成,一期规划现已完成,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前期施工,预计2024年底开放部分旅游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被印在纸币上的水泥厂将焕然一新,成为见证两国友谊与合作的新地标。”康本·赛老翁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