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1月30日电 (林彭轩)看山,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轻荡;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曾经以石材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西兰乡,如何守住绿水青山,让河道变清、山体复绿、环境变美?
这个乡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勾勒乡村振兴“高标准”“高颜值”“高品质”画卷。
西兰乡美丽的乡村风貌。罗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西兰乡原石材产业自2016年开启转型转产,旧厂房已转型七成,税收从原来石材刚关停时的不足300万元,增长到今年预计可达1000万元。石材产业关停退出后,西兰乡先后引进永万顺锂电池配套、竹木制品精深加工、七境石碧山庄等重点项目,腾笼换鸟,盘活厂房,在经济发展上跑出高质量、加速度。
西兰乡自然人文资源多元丰富,当地深挖资源潜力,打造七境山庄、古韵洋坪、红色磹石、畲风许洋、寿桥桃园、破石茶山等文旅项目,形成“到蒋山村赏杜鹃花、到许洋村游畲族村、到西兰村品七境茶、到洋坪村看古民居、到寿桥村游桃花林、到磹石村体验红色文化”的发展格局。
西兰乡美丽的乡村风貌。罗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提升乡村“颜值”,改善人居环境,西兰乡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村落夜话”等方式,全面了解村民环境卫生需求,梳理形成乡村垃圾、塘沟污水、乱搭乱建等8个方面的村庄环境整治需求清单。结合需求清单,组织各村村落理事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全村公路、沟渠、河道、广场、居民点等环境卫生重点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制定环境卫生公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
罗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注重在特色制胜上下功夫,引入专业公司,挖掘各村特色,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重保留乡村原有特色风貌,力争实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格局,目前已累计完成40个村庄的建设规划。”
为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西兰乡将农村人居环境、移风易俗、乱占耕地建房、安定稳定、矿山治理、金融信用等,纳入乡村治理提升文明积分制考评体系,制定积分清单、积分标准、积分兑换等具体事项。村民累计相应积分,可通过线上的“积分超市”或线下的指定商家换取生产生活物资。
同时,西兰乡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青年志愿服务”“巾帼志愿服务”等活动,每年评选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村委会分年度汇总积分,对积分靠前的村民(户)进行评星定级、发旗授牌。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将典型经验在全县铺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罗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完)
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联席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 (王逸飞)近日,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联席会议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浙商总会顾问郑宇民谈及资本向善时表示,如今企业家要觉悟财富的分配方式,“要藏富于天下,有的时候藏舟于壑,藏山于泽都不行”。
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郑宇民看来,社会主义的金融“善莫大焉”。而社会主义金融的双重性和复合性是理解和开启新金融的一把金钥匙。
他特别阐述了对“双重性”的理解——一方面是政治性、人民性、普惠性、生态性,另一方面是商业性、专业性、营利性。
当下,一些新金融主体已在积极探索金融向善的路径。如2018年开始在浙江创新推行的金融顾问制度,推动1800名金融顾问下沉到一线,为小微企业“问诊把脉”、纾困解难。
资本向善,另一不可忽略的主体是企业。当日会上,国内首个非营利、公益性慈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善行资本公益联盟”宣布成立,并启动“善本信托工程”,探索以中国特色金融创新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同时,首批33家企业签署“善本信托”意向书,开启金融助力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财富升维的新模式、新渠道和新生态。
郑宇民认为,企业家参与“善行资本公益联盟”是一次非常好的“觉悟”,即觉悟财富的本质、去向、分配方式。“财富不仅是物质,还是信息和能量。(企业家)要藏富于天下,有的时候藏舟于壑,藏山于泽都不行。善本信托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藏富天下’。”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浙江省并购联合会、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浙江省普惠财富—管理研究院、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联合发起主办。(完)